观察蚂蚁日记范文锦集八篇
时间如快马般匆匆,一天又过去了,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,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。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蚂蚁日记8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今天,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,写一篇科学小论文,于是回家之后我就拉开书柜,想找一本这方面的书参考一下。
一拉开书柜,就闻到一股特别的味儿,原来是樟脑丸。我忽然记起以前看到过一本书,书上说过蚂蚁怕樟脑丸,是真的吗?我决定做一个实验。
说干就干。我几乎在围墙的角落里统统找了一遍,可连蚂蚁的影子也没见着。妈妈说:“你到家门口那棵树底下找找。”我跑出家门,沿着那棵树的边,终于找到了几只蚂蚁,它们向同一个方向快速地爬着。我想:它们可能是接到新的运输任务了吧。为了完成实验,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先用樟脑丸在它们面前画了半个圆,蚂蚁正在向前爬,忽然停住了,转了个身,向反方向爬去。我连忙在那个方向又画了半个圆,这下蚂蚁无处可逃了,它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,有的干脆停在原地不动了,好像在思考对策。过了一会儿,有一只蚂蚁晕倒了,别的还在不断的努力着,想冲出这个圆,不停地乱爬着。
慢慢地,樟脑味蒸发了,它们才终于逃出了那个“包围圈”,继续完成它们的运输任务去了。
看来,蚂蚁确实怕樟脑丸。真有趣!
下午放学后,我第一个到了托管班,其他同学都没来,老师让我在小院里玩一会儿。我突然想起学校发的草莓味的饼干还没吃,就从书包里拿出来,到小院子里吃起来。
我最爱吃草莓味的饼干了,一口就咬掉了一半,一块很小的饼干渣从嘴角掉到了地上,我低头刚要去捡,发现它旁边有一只可爱的小蚂蚁呢。
蚂蚁也发现了地砖上的饼干渣,很快地绕着饼干渣转了一圈,左看看,右瞧瞧,突然掉头就跑。我在心里觉得很好笑:嘿,这还是只挑食的蚂蚁呢。不吃就不吃,还跑了。只见它越跑越快。我心想:这蚂蚁不仅挑食,还很胆小,跑得那么快,好像我的饼干有毒似的。
蚂蚁飞快地跑到花墙边,钻进了蚂蚁洞。呵呵,胆小的蚂蚁宝宝这是回家找妈妈去了。
我站起来正准备走,却发现那只蚂蚁又爬出来了,后面还跟着好几只它的小伙伴。它们按着原路返回,很快又跑到饼干渣那。我能看出它们都很兴奋,先围着饼干渣转了一圈,就一起围上去想把饼干渣搬走。可惜它们个子太小,饼干渣没有动。就见它们停下来,凑到一起,触角碰触角,好像在开会,商量了一会儿,有七只蚂蚁东张西望地守在饼干旁边,好像怕被别的小动物抢了去。有一只跑得快的蚂蚁又按着原路飞快地跑向蚂蚁洞,只见它的小脚不停地摆动,跑回洞里几秒钟又出来了,这次后面跟着一大队的蚂蚁,好像一条会动的,越变越长的黑线。我也数不清有多少只了,很快就延伸到了饼干渣的旁边。
它们一点不乱,好像里边有喊口令的一样,先是围在一起一动不动,好像是在开会分任务,过了一小会儿,蚂蚁们就有秩序的分成几拨,从不同的方向冲向饼干渣。有的在前面抬,有的在后面推,密密麻麻围了一圈。饼干渣像个小花蕊,周边的蚂蚁像黑黑的花瓣。“饼干花”晃悠了几下,就开始朝着蚂蚁洞的方向挪动了起来。
蚂蚁还不断的这边跑,“黑花瓣”越来越大,饼干越动越快,不一会儿就被运到了蚂蚁洞前。
我睁大眼睛看着它们怎么进洞。一眨眼功夫,蚂蚁们和饼干渣一起“咕噜”翻了个个儿就掉进洞里不见了。
蚂蚁虽然很小,但它们却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。一只搬不动,叫来八只,还是搬不动,又叫来一大队,终于把饼干渣搬回洞里了。
蚂蚁对人们来说,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生物罢了。但是,有一些蚂蚁的奥秘,连科学家都没解开,所以,我就特地观察了一下蚂蚁。
我拿来一把小铁锹,顺着一个蚂蚁常进出的地方轻轻刨开,不一会儿,我就发现了一个小洞穴!不断有蚂蚁从小缝隙里爬进爬出,找到蚂蚁的通道喽!我把一只死蜈蚣放在小洞穴的旁边,等待蚂蚁来吃它。
不一会儿,两只蚂蚁爬了过来,一只蚂蚁跟蜈蚣玩起了捉迷藏,一会在蜈蚣的前面,一会在蜈蚣的后面,钻来钻去的。另一只蚂蚁则原路返回,估计是去搬救兵了。路上遇见同伴就用触角相互碰一碰,其它的蚂蚁就朝着蜈蚣的方向进军。不一会,就召集了一大群蚂蚁过来,有的咬蜈蚣的背,有的'咬它的头,还有的蚂蚁钻到它肚子下面去咬它的肚子。
这只死蜈蚣对于蚂蚁来说可是一道美味佳肴,可是这“庞然大物”怎么搬呢?别急,小蚂蚁有的是办法。
它们有的在后边推,有的在前面拉,有的在两边拽,还有的使劲儿给它们打气儿,仿佛在喊:“一二三,加油!一二三,加油!……”到了陡坡这一道难关的时候,它们不停地推,使劲地拉,可蜈蚣总是滑下来,在第十三次的时候,小蚂蚁们众志成城,终于将蜈蚣搬回了家。
它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深深的感叹到:呀!这么小的生命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力量,真是了不起呀!
蚂蚁身体很小,属于小型动物。它的身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:头部、胸部、腹部,这三个部分。蚂蚁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,小小的眼睛、嘴巴,嘴巴上长着两颗“锯齿”。胸部最小,细细长长的,上面还长着小的看不见得小翅膀,还有六只腿,也就是三对足,这三对足,第一对不长不短中等,第二对最短,第三对最长。腹部最大是椭圆形的,上面有着一条条纹路。
蚂蚁虽然身体小,但是它的爬行速度比起蜗牛、乌龟他们可就快多了。而且蚂蚁还是个“大力士
”,为什么说它是“大力士”呢?那是因为蚂蚁可以背着比自己还要重的东西走路,我们人却没那么容易。
蚂蚁喜欢吃甜食,但它最最喜欢吃的是糖类食品。只要你放一颗糖在地上,就会爬来蚂蚁,而且会妈妈变成一群,那是因为每只蚂蚁的腹部上都有蚁酸,也就是信息素,它们会互相传递信息。
当一群蚂蚁排着队伍时,你如果用手指把蚂蚁的信息素弄掉,那后面的蚂蚁就会找不到方向,跑来跑去。找到方向后,队伍又会重新变得整整齐齐的,很有规律。
我在教室扫地时发现了一只大蚂蚁,它真是太大了,我打算好好观察它。
我准备拿镊子把它夹到文具盒里,可它似乎知道我的心事,像犯了罪的人一样东逃西窜,我总是捉不中它。瞧它好像在嘲笑我:“笨蛋,笨蛋,你捉不住我!”我很生气,再一夹,哈哈,总算捉中了。
我得意地走向座位边,把这名“罪犯”放进“囚牢”——我的文具盒里。
我仔细地观察它的外形:这只蚂蚁的个头比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大多了,足有一厘米长。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,分别是头部、胸部和腹部。腹部比胸部大,胸部比头部大。胸部和腹部下面都有脚,胸部下面有两只脚,腹部下面有四只脚。腹部又圆又鼓,像有一个蚂蚁卵。
忽然,它翻过文具盒,出来了。我急忙拿起镊子,夹它。我向左夹,它向右跑;我向右夹,它向左窜……最后,我费了好大的功夫,终于夹到了,再次将它放入文具盒里。
它在文具盒里卷起来,并慢慢地爬动。我想它肯定快死了。忽然,它翻了一个身,拉直身子,向出口奔去!要不是我反应快,说不定它就又出去了。
我恍然大悟,刚开始它卷起身子是在装死,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。这调皮的大蚂蚁!
一身黑亮的盔甲,两根细长的触角,凑成了黑色的小生灵——蚂蚁。
今天我在放学的途中走着,忽然下起了雨,我赶紧往回家的路上跑。跑着跑着,我突然看到了小蚂蚁们,我想看它们怎样应付雨下得非常大的时候,便蹲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。这个庞大的队伍与雨水混杂在一起,它们拼命的前进着,还保持着有条不紊的队形,真是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啊!有一只蚂蚁被队伍落在了后面,晃晃悠悠向前走,被水灌过的那只落在后面的蚂蚁,它已经奄奄一息了,不得不停下来稍作休息。过了一会儿,它也没有起来,可能是因为被雨水淹死了吧。再看看那群宠大的队伍,虽然牺牲了不少同胞们,但它们还是保持有条不紊的队形,真是不知道该怎样夸奖它们了。过了好久,它们才走得没影儿了。
我回家后,去电脑上查了为什么蚂蚁下雨时要搬家?启示是什么?蚂蚁能预感温度,温度过大时,为了安全,所以要搬到高处住。启示是学会危险到来前自保,懂得放弃,敢于去寻找新环境并适应它——哦,原来如此,今天不仅观察蚂蚁写了作文,还知道了很多知识,真是一举两得。
今天,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,观察虫子。我正发愁写什么呢,突然,一只小蚂蚁闯进了我视线,它东张西望地在找东西。我灵机一动,捉了一只苍蝇,把它弄死,放在地上。
只见那只蚂蚁爬到苍蝇旁边,停了一小会,它看着苍蝇没动静了,便急匆匆爬走了。我很奇怪:放着食物不吃,还扭头就走?我正纳闷,只见那只小蚂蚁又回来了,不,是两只、三只……哦,原来它回去叫它们伙伴去了,一起来抬死苍蝇。它们分工很明确:瘦小蚂蚁抬苍蝇头,剩下大一点抬后面,不过尽管这样,它们还是抬不走。
一只蚂蚁不甘心,它又跑回洞里,叫来了一只“大将军”。这回,小蚂蚁们又恢复了自信心,因为有了“大将军”到来,使它们力量更大。只见它们好像一起喊着号子:“嘿!嘿!加油!加油!”慢慢地,它们走出了第一步、第二步……洞里有出来了一些蚂蚁,分别站在洞口左边和右边,应该是给蚂蚁族们找来美味大餐蚂蚁们开迎接仪式吧!
不久抬苍蝇蚂蚁们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洞边,它们马上可以享受到无穷美味。蚂蚁之所以能吃上美味,还不是因为有团队精神,致使它们可以搬动比自己大几倍东西。我们人类,不就恰恰缺少这种精神吗?
今天早上,我在院子里散步,喝着热牛奶。这时,我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蚁巢。
这个蚁巢是泥黄色的,表面有许多小孔。这些小洞周围有许多蚂蚁忙着进进出出。他们在忙什么?为了找到答案,我的脚步沿着它们爬行的路线移动。哦!原来他们在院子里的垃圾桶下寻找食物。我赶紧跑回家,从橱柜里拿出一颗糖果,咬成一粒米粒大小,然后把这些小糖果放在垃圾桶旁边。过了一会儿,一只蚂蚁用它的触须触摸糖果并试图移动它,但是米粒大小的糖果没有移动,所以它移动了它的身体并向蚁巢爬去。一路上,它一直用触角触摸其他蚂蚁,好像在说:来吧,大家,这里有食物。很快,那些收到消息的蚂蚁向糖果的方向冲去。突然,我突然意识到蚂蚁的触角可以传递信息。我看见他们中的一些人咬人,一些人扛着,一些人扛着.这样,他们立即将碎片糖果搬回家。他们合作的方式让我震惊!
通过对蚂蚁的观察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心团结,泰山动;人心涣散时,很难搬动大米。小蚂蚁的团结精神值得学习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