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日记 > 工作日记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

时间:2024-11-25 16:56:03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

工作中可以累积很多有用的经验,记录下来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走的更远。下面是日记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“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”,欢迎赏阅。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【第一篇】:走基层日记:11月5日随笔

今天上午,我们小分队到天铁厂区参观。10平方公里的钢城里,既有中小学校,也有最现代化的热轧、炼钢、炼焦生产线。在山沟里有这样的现代化企业,既让人振奋,也让人思考。思考什么?集团公司杨书记说的一句话,他说,当时在这个山沟里,有九个三线的工厂,但今天只剩下了天铁。天铁不但没有衰亡,反而发展成为名列全国500强111位的大型企业。

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,困难有多少可想而知。但最难得和最起码的是怎么能留住那些企业发展离不开的技术人员,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不断的来到天铁集团。杨书记说,靠的是打造企业和职工命运的共同体。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含义,企业的命运和职工的命运不是完全一致的,企业看重和考虑的往往使企业的长远、全局的利益,而职工往往看重的是个人的、眼前的利益。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冲突,尤其是企业困难的时候。天铁的做法是,大概每年拿出一亿元投入到教育、住房、医疗、社区的建设当中。比如教育,现在有五所幼儿园、三所小学、两所中学。我们看到一个小学校,操场象城里的学校一样,塑胶跑道和塑料草皮,羽毛球场、篮球场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械。唯一的高中校二中,去年的高考达到二本线的占到92%。这样的教学质量,使很多的子女就学的职工特别是知识分子安心在这里工作。住房更是优越得很,厂里盖的100平米的新房,职工分期付款13万左右就可以永久居住。医疗通过社保和企业的互助医疗制度等,享受着比城里人更多的实惠。我和一位大学毕业在这工作了十几年的副处级干部聊天,他感觉这里很好,不像回原籍,因为那里的生活成本太高了。还有取暖、用电、用水都非常便宜。这一个亿换来的是职工的安居乐业,换来的是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。但是企业对降低企业成本算得很精明,甚至苛刻。他们搞公务车改革,从集团领导到二级单位的领导,全部取消专车,并且没有一分钱的所谓交通补贴。这一改革,取消了200辆公车,每年减少5000万元的开支。领导用车怎么办?他们留了一些车,领导用车随时可派,但赶上由奥迪牌奥迪,奥迪出去了,就坐桑塔纳。

还有这里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很齐全,且收费很低。这里有一座标准游泳池,花100元买张卡,可以游36次。这里的羽毛球馆,2小时10元。晚上的文化广场和这些体育场馆都是参加活动的职工和学生,企业的文化体育活动很多,篮球联赛、羽球联赛、乒球联赛、职工艺术节-----每月轮流推出。我们在这些地方看到的天铁人愉快轻松的生活。集团领导在职代会上说,我们要让我们的老百姓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!生动的`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。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【第二篇】:走基层日记

2015年4月27日星期四天气晴朗

早上带来博物馆职工林纪全、张朝国、李泽良三人走访了明蜀新村一家贫困户,户主叫史元发,今年62岁,妻子身体状况不是很好,一个儿子已成家在外打工,小孙女已上小学,老伴在家带孙女,老史在附近打点临工补贴家用,家徒四壁,经济条件十分差。看到过得如此艰辛的家庭,大家心里很是难过,当即个人拿出慰问金鼓励户主克服困难,积极生活。

明蜀新村片区居民主要为2015年左右拆迁安置,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,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,很多像史元发这样还能进行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因外年龄的原因,难以找到用工单位。为了妥善解决这些困难,近年来,明蜀王陵博物馆长期聘用这些老年人做一些除草、绿化、清洁等较轻体力活,这样既搞好了明蜀王陵绿化维护和保洁的工作,又解决了这些老人工作的问题,对他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补偿,可谓一举两得。

比较欣慰的是,在明蜀新村走访的大多数农户生活再困难,都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,据了解明蜀新村每年都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或是高等职业专科学校,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很受村民欢迎,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深造的后顾之忧,村民整体素质相对比较高。 相信随着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、农村养老保险政策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范围的扩大,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生产、生活更加有保障,更能分享到国家富强、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。

2015年5月28日星期五天气小雨

今天是来到朱熹宗祠,本来想看看文物点的保护情况,却看到文保员史胡明清跟几个村民一起“唠嗑”,见我来了,大家急着让座,也没有把我当外人,就攀谈了起来,从言语中我对村民生产、生活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。

胡明清老家在广元安县,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劳动力大概有730多人,对于这个只有1100多人的村子来说,主要劳动力都外出,留守的基本是妇女、老人和儿童,劳动力严重不足。因此对于户均2-3亩田地的家庭来说,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耕种,粮食收成只能基本满足家庭用粮,没有富余的粮食出售;由于养殖习惯和方法限制,养殖收入也不是很理想;原本为村里支柱产业的小香桔林,因为近几年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根治的“大食蝇”虫害,小香桔林几乎不能带来经济收入,这给村寨和新农村建设带来重创,村干、村民也是一筹莫展;再加上今年松油市场价格的低迷,给一直都靠松油买卖增加现金收入的平甫村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。这些横亘在推动平甫村发展面前的一个个难题,亟待解决,对于平甫村的村干、村民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。在过去五年,一直都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平甫村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,通过努力平甫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平甫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,更应该主动迎难而上,不等不靠,群策群力,共同探索发展的新路子,致富的好办法。

从和村民交流的情况来看,很多农民兄弟并不安于现状,外出打工经历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甚有了解,都想法设法增加收入,改善生活。但是对于小村庄的发展,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,它需要村一级干部组织带领全村求发展、求致富,作为一名老党员,通过了解农村工作开展情况,希望能在村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给予正确的建议,提供能力所及的帮助。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【第三篇】:走基层活动民情日记

作为一名挂钩联系村的“走帮服”工作组成员,心中想的就应该如何设身处地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。黄红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黄红,开发区规划局副局长,挂钩联系西场村,在此次“走帮服”活动中,她挂钩联系西场村7组,该组共有45户村民。在前期走访过程中,她深入村组,在村民家中、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,了解村民所需所求。走访中,她了解到7组目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就是一段难行的“出脚路”。这段路横亘在村主干道与北住宿区中间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村民对此反映十分强烈。黄红意识到,要真正把“走帮服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,这段路就是她与群众之间实实在在的距离。为此,她深感责任重大。

4月10日,海安下了一场中雨,原本平常的事情却让黄红感到坐立不安:又下雨了,七组群众出行更加困难了吧?为此,11号上午,黄红一个人顶着毛毛细雨再次来到西场村7组,站在这条泥泞不堪的小路上,黄红才深切感受到群众的不方便,她暗下决心:“这条路一定要整修。”随即,她打电话给西场村的支书和村主任,到现场办公。她提出虽然村里现在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,但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不能拖、不能等。她说:“困难是有的,但这也是我们开展走帮服工作的目的所在,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责无旁贷。作为挂钩联系人,我也有责任,我会竭尽全力提供必要的帮助,早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。”

“走帮服”工作,一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,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基层工作开展,在这次前期走访中,我们了解了一些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所需解决的棘手问题,黄红同志只是一个缩影。我们真心期盼每名同志都能踏实。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【第四篇】:“四帮四送”民情日记——相信村民一定能喝上自来水

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 小雨

今天正值农历正月初八,年味还没有散尽,但一大早我就出发了,参加“四帮四送”新春大走访活动。

我联系的是江南街道上把赵村。坐在有些颠簸的车上,看着窗外的细雨,心里有点七上八下:“这个上把赵村,到底会带给我什么疑难问题呢?”

上午9时多,我和江南街道办事处干部到达目的地。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低矮破旧的办公楼,房梁断了几根,房内光线昏暗,墙壁漏水,我的心不由得“咯噔”一下,肩上忽然有了种沉甸甸的压力。

随即,我们和村两委召开了村情民意分析会,我开始对这个村有了初步的认识。上把赵村至今未通自来水,这无疑是村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。根据规划,初装自来水的资金需要82万元左右,这么一大笔钱该如何解决呢?我陷入了沉思。

在现场,我“厚着脸皮”给自来水公司负责人打了个电话,想着自己是为了村里的事求别人,心里也就坦荡了。得知是为村民办实事,自来水公司也很爽快,答应以优惠10万元钱的价格为上把赵村初装自来水。

接着,我又向村两委提出建议,由村支书负责到每户家庭收取800~1000元的初装费用,再由村委会主任组织召开“新春茶话会”,召集村里办厂能人为初装自来水募集更多资金,双管齐下,凑足剩余的资金。于是,我又上门走访了其中两位企业家,请他们带头为村庄建设筹资出力。

事情进展得挺顺利。回来的路上,雨依然下个不停,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:村民们正捧着干净的自来水在畅快地喝着。但我相信这样的画面,过不了多久便会成真。

我想,自己肯定还会再到上把赵村,帮助村里解决更多难题。我深刻地感受到:“作为一名领导干部,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办实事,这样,你的心里自然也会踏踏实实,坦坦荡荡。”

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【第五篇】:乡镇干部走基层民情日记

近日,连续高温,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协合乡遭遇严重旱灾,作为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,我坐如针毡。

一大早,我就带领水管站、农业服务中心一行深入协合村,眼前的场景更让我震惊。秧苗缺水无法耕种,辣椒、蔬菜等农作物开始枯萎,部分村民甚至出现了饮水困难。据统计,该村受灾面积约在4000亩左右,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70%以上。解决该村的灌溉和饮用水问题迫在眉睫。我当即召开各村居负责人会议,明确要求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要坚定信心、群策群力,想尽一切办法,争取一切可能,全力战胜这场灾难。会后,我又带领党员分头寻找水源,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。

第二天清晨,村民自备的抽水机都在开始抽水,乡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也正在逐家逐户进行灾情统计。而这场灾难过后,我一直在思索,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耕作模式该如何转、如何变?看来,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。

《卷角走基层之诸神工作日记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